1月7日,成都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场雪。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2018级的50余名同学在龚国淑教授、蒋素容、王海建、李沛利、尚静、常小丽、邱小燕等专业老师带领下,伴着风雪来到青浦园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教学实习。
在纷飞的雪花中,龚国淑为同学们明确了本次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内容,要求同学们了解病害发生情况,结合理论知识和病害识别软件,学会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识别和诊断病害的种类,并学习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进而了解病害发生规律,掌握病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原理和方法。她表示:“因为疫情的原因,原本应该在上半年开展的教学实习推迟到这个寒冷的雪天,希望同学们能发扬川农大精神,克服困难,在实习中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产情况结合起来,能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学们跟随老师们在田间观察各种冬季常见病害,老师们沿途讲解病毒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菌核病、黑斑病等典型病害的识别要点,病害间的区别,如何设计田间抗病性监测,药剂防治试验等内容。随后同学们分组完成观察和采样,并利用病害识别APP对不熟悉的病害进行识别。返校后同学们迅速完成样品处理,并利用直接观察法和镜检法等方法进行病害鉴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植保201802班何忆将样品制作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物结构,并将采集回来的材料制作成标本,他说到:“这一次的教学实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课本外的学习对于植保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才能做好植保工作。” 自植保201801的王媚如也对此次实践课感触良多:“在纷飞的大雪中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植保工作的长期性、紧迫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川农大精神的能量与魅力。”
功夫在课外,本次实践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堂教学的一次延伸,也是一次教学形式的新尝试。怎样结合好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如何开拓新的教学形式一直是植物保护专业老师们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期摸索与探究,植保专业的老师们发现,只有将学生们带入广阔的田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学科知识综合掌握能力、灵活应用能力,才能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植保认同感与责任感的“植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