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市的乡间田野,有一个国家级的科技小院,默默扎根乡村,服务猕猴桃田间管理,致力于兴农富农……
博士硕士工作在田间
“今年猕猴桃长势非常不错,预计又将是一个丰收年!多亏了猕猴桃科技小院的专家和研究生团队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用科技减少病害,让猕猴桃的质量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切实提高了农户们的收入!”5月9日,记者来到了都江堰市天马镇,猕猴桃种植户申洪书对记者说。
申洪书所说的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农技协牵头,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都江堰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建的都江堰市首个科技小院,也是全国139个科技小院之一。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幕后英雄”。
来到都江堰市猕猴桃科技园区仙果寨家庭农场,一群身着红衫、头戴红帽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背后可以看到“科技小院”字样。“大哥,我们来看下你家猕猴桃生长情况,采些枝干做实验研究用。”华体会体育植物病理学博士研究生姚凯凯熟络地与农户交流。“我们主要从事猕猴桃病害防治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结束了对枝干溃疡的监测,主要对叶溃疡的监测。”姚凯凯告诉记者。
每次来到农户的园子,姚凯凯和他的师弟师妹们都会跟农户详细介绍当季猕猴桃病虫害的防治知识。过去,都江堰市部分猕猴桃园曾发生过溃疡病,造成果农不小的损失。在科技小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病虫害防治,实施避雨栽培等新技术,都江堰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得到稳步提升,果农收入也有了增加。
据介绍,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为华体会体育植物保护学系博士生导师龚国淑教授,团队共有学生1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2名,已多批次入驻,为农户提供全时段、全方位科技服务,研究课题涵盖猕猴桃病害防治多个细分领域。“龚国淑教授课题组集成了以避雨栽培为核心的猕猴桃重要病害防治技术体系,这样会避免使用农药。专家们会定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调查,采集病害样品进行检测,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避雨栽培措施等,为都江堰猕猴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都江堰市科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科研平台植根在乡村
“现在田间温度是17℃,比较合适……”在田地里,记者看到了智能微气象监测仪器等,据介绍,这里叫4G病虫情监测圃。“之所以叫圃,是因为仪器类型多,监测覆盖范围广。”姚凯凯说。有了这些仪器,专家可以实时、准确、全面掌握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状态,准确判断近期气候是否适合猕猴桃病害发生流行,以此提供病虫害防治依据和对策。而设在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研究生们不仅可以做实验,还每天记录工作情况。目前,日志累计字数已达10万余字。
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认为,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提质升级,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都江堰市科协负责人表示,作为都江堰首个国家级科技小院,积极开展猕猴桃褐斑病、溃疡病等病害防治研究,发挥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整合科普资源,通过开展现场培训、知识讲堂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土专家”,为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发展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农村人才引培并举,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k4NzgxOQ==&mid=2720220124&idx=2&sn=af871e736bf642f19832119006b84a2e&chksm=b89e49588fe9c04e475953becbdd00b4b3059678f841e6420aa557ad1860cdfee577a625a4b1&mpshare=1&scene=23&srcid=0511R9Ka7vu7fGanZAhs3Bqy&sharer_sharetime=1683815463639&sharer_shareid=5b1d09651021b99635b8be230ec7456f#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