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学院新闻

(四川日报)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时间:2023-03-23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     点击数:

2022年8月,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迎来丰收。

3月14日,南充市蓬安县睦坝镇武胜村乡村田园风光。

□莹莹(图片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又是春分,又是一年春耕时。

川南泸州,稻秧茁壮生长,泸县雅龙水稻专合社负责人薛世兰打定主意:准备在秋天蓄留再生稻600亩,“增产12万斤粮食”的豪言有望变成现实。

川西平原,小麦正在抽穗,广汉市连山镇种粮大户冷辑龙充满期待:今年,近百亩小麦全部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平均亩产突破500公斤不再是梦。

川北达州,土地平整完毕,宣汉县樊哙镇高台村种粮大户敬启财正在谋划:今年再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00亩,为达州市冲刺全省粮食产量“十一连冠”再加一把劲。

蜀乡春来早,人勤地不懒。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开局起步之年,遵循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围绕粮食稳产增产这个“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四川定下目标: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715亿斤以上!

春耕时节,战鼓声声、战旗猎猎,全年粮食丰收的喜人图景正在铺展。

担责

牢记“国之大者”农业大省领命前行

“农时误不得!”3月14日,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一早就出现在田坎上,和大伙研究起育秧新方法。

去年,克服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永丰村水稻总产量超过4000吨,平均亩产680公斤,是近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在2023年实现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不仅是上级党委政府给李雪平定下的年度目标,更是他年初就向村民许下的诺言。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担好这份重大责任,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责无旁贷。

担责,是历史传统。

四川“粮猪安天下”。从自古以来物产殷富的天府之国到抗战时以一省之力支援全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调出粮猪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国家有需要,农业大省四川始终不辱使命。

担责,是全局所需。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粮食产区的四川,被定位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在全国农业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种植扩面、粮食稳产增产以助力端牢中国饭碗,是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

担责,是大势所趋。粮稳天下安。过去3年多,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四川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仔细分析,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扎紧“粮袋子”以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

担责,是殷殷嘱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川被党中央赋予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任。这是从全局着眼对四川“三农”发展的更高期许,更是对四川更好服务全国大局的信任重托。

不辱使命,从明确任务入手。从2020年开始,四川连续4年在年初就将粮食扩面增产任务层层分解下达至基层,要求明确地块、落实责任,以备年底“交账”。配合任务下达,四川同步打出社会化托管模式创新、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撂荒地复垦复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组合拳”,让任务完成更有抓手。

不辱使命,从压实责任开始。从2021年起,四川全面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出台年度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重点任务清单,制定考核指标和考评细则。去年,省级又将粮食扩面增产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对未能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市(州)、县(市、区),一票否决涉农工作考评和表彰。

领命前行、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征程上,四川扬帆起航!

定策

用稳政策为农户种粮吃下“定心丸”用新技术扩面积增产量

装水、放入肥料、操控按钮……不到一小时,什邡市种粮大户王小波就完成了眼前10亩小麦的叶面肥喷洒。自从年初添置了无人机,这位种粮大户就更加得心应手。

无人机是去年底王小波用种粮大户补贴购置的。去年,他流转了2600亩土地搞稻麦轮作,每亩每年能拿到的补贴是80元,一年的补贴达到20.8万元,“有了补贴,种粮更有奔头!”

让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更精准的“天府良策”是关键。立足“谁种粮、补贴谁”,2021年,四川明确,对种粮规模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将种粮补贴标准提升至80元/亩,用真金白银让种粮农户得效益。

力度正在加强。四川明确,在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上,今年将成都平原地区种粮大户补助标准提高到90元/亩、丘陵山区提高到100元/亩。同时,在产粮大县全覆盖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用金融手段为种粮农户收益护航。

未来更值得期待。去年底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四川将优化农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调整完善种粮大户补贴政策,逐步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到2025年,将成都平原区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亩以上、丘陵山地高原区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150元/亩以上。

让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更先进的“天府良技”要助阵。

“倍感荣幸!”不久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感慨连连——他和团队耗时23年集中攻关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再次写入文件。这是该技术继2020年、2022年之后第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四川首个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

备受中央一号文件垂青,是因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大豆这个“蛋白之王”和玉米这个“能量之王”的有效搭配。在玉米产量保持稳定下的情况下,每亩能多收大豆100公斤以上,实现1亩地产出1.5亩地的粮食。仅去年,四川就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 377.6 万亩,全国范围内推广1500万亩以上,助力全国大豆产量回升至2000万吨以上。

良策与良技搭配,“浇灌”出四川粮食丰收硕果。2022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达9695.2万亩,同比增加158.6万亩,是近10多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同年,在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考验下,全省实现粮食总产量702.1亿斤,连续三年突破700亿斤。

善为

开辟新“战场”全力端牢“天府饭碗”

3月中旬,广安华蓥市高兴镇春光正好,全镇1600多亩油菜花相继绽放,不少周边游客相约赏花。

“满眼金黄”,正是近年来高兴镇撂荒地整治的成果。从去年夏天开始,高兴镇整合资金,对近2000亩撂荒地和瘠薄地、山坡地,实施沟池路渠等基础设施改良整治。整治之后,实现“小田变大田”、“旱能灌、涝能排”和“宜机作业”,曾经的撂荒地成了农户增收的“香饽饽”。

撂荒地复耕复垦,是四川审时度势、创新路径,稳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稳粮扩面,四川多场“战役”已经打响。

坚定打响耕地恢复“持久战”。

受地形崎岖、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四川存在耕地撂荒问题。围绕让“沉睡”的耕地恢复活力,四川硬招和实招迭出。

2020年,省级首次将100万亩撂荒地复垦复耕任务层层下达,分解至市(州)、县(市、区)乃至乡、村,逐个明确复垦地块、责任人和配套项目资金。当年,全省秋粮种植面积增加150余万亩,带动稻谷增产27.6万吨、玉米增产9万吨。此后每年,四川都将撂荒地综合整治作为川粮稳产增产的重要抓手,持续挖掘扩面增产潜力。

农田必须是农田。一手让撂荒地重生,一手建章立制把“流”出去的耕地“找补”回来。省级层面开始,用制度和执法坚决遏制土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去年,四川将进出平衡落实情况作为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核,持续压实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守护产粮宝地的责任。

坚决打好抗灾保粮“遭遇战”。地处季风区的四川,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地质灾害多发。锚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以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这一目标,四川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韧性。

一个案例被反复提及:去年8月,面对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四川一边将4.84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花在刀刃上”、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旱,一边启动粮食稳产应急预案。锚定“遇灾补歉”目标与方向,四川紧盯晚秋生产这个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战”。最终,全省蓄留再生稻500万亩、扩种晚秋马铃薯150万亩,晚秋粮产量创下新高。

打好耕作制度革新“阵地战”。

再生稻生产带北扩的现象值得关注。“种一季收两次”的再生稻,是特殊的水稻耕作模式。此前,四川再生稻蓄留主要集中在川南、川东南地区。但去年11月,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两个水稻品种,分别实现再生稻亩产264.65公斤和334.46公斤,将生产区域大幅北扩,川粮增产潜力进一步挖掘。

战法已然成熟,战斗号角已然吹响,聚焦稳定扩大粮食生产面积和提升粮食产量,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正以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30322/291479.shtml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第二教学实验楼  邮编:611130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21 NXY.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体会体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