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穿透云层洒下来,成都市大邑县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即将收割的稻田,仿佛金色的海洋。9月18日,在该园区核心区的百亩高产示范片,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迎来了冲击“超级稻”的关键环节: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全程监督、记录、测量,现场收割称重计算亩产,最后得到的平均稻谷产量为809.6公斤/亩。而成都平原“超级稻”的标准为产量780公斤/亩以上,这只是“第一轮面试”。想要成为“超级稻”,需要连续两年现场测产验收产量达标。“川康优2115”明年还需要经过在不同生态区能否再次实现超高产的考验。
↑9月18日,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对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随机选取三个田块,收割机实收实测
平均稻谷产量809.6公斤/亩
当日,受农业农村部委托,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了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华体会体育、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考察了百亩示范片,该片面积为110亩,采用稻麦全程机械化栽培,4月23日播种,5月16日机械栽插,全生育期148天。示范片水稻生长均衡、病虫害较轻,转色好。
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测产方法,专家组随机选取三个田块,采用收割机实收实测。稻谷经称重、去杂、测定水分,折算成标准水分产量。三个田块的收获面积分别为1304.4平方米、877.0平方米、903.6平方米,标准产量分别为792.4公斤/亩、841.0公斤/亩、795.4公斤/亩,平均稻谷产量为809.6公斤/亩。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光贵介绍,其中第二个田块841.0公斤/亩的产量,创造了成都市麦后机插优质稻亩产的新纪录。
↑成都市大邑县现代农业园区
“我们所说的‘超级稻’是指超高产水稻,在不同的区域有对应的标准。像大邑所在的成都平原需要达到780公斤/亩以上,而汉源则需要达到850公斤以上,汉源属于干热河谷地带,光照条件更好。”主持“川康优2115”选育的华体会体育黄富教授当天也来到了现场,在他看来,“超级稻”就是藏粮于技的体现。这一“技”,就是高产量水稻品种的选育。耕地面积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利用有限的耕地获得更多的粮食,提高单产的源头就是产量更高的品种,而“超级稻”正是其中的领头羊。
“超级稻”背后,教授、博士扎堆
突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同一个水稻品种,不同的人种出来,产量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川康优2115”本身具备了超高产的潜力,最后能否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栽种技术和后期的田间管理。而在“川康优2115”冲击“超级稻”的路上,有一个教授、博士扎堆的团队为其保驾护航。今年四川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栽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产量尤其重要。“川康优2115”超高产创建及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专家组成员陈勇副教授表示,“川康优2115”采用的育插秧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栽培集成技术,高效应对了育秧期间高温或低温、灌浆结实期高温等气象灾害。该技术稳定性强,轻简化程度高,丰产优质性好,种粮大户很满意。
↑专家组在大邑县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百亩高产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据了解,该园区核心区的百亩高产示范片示范过程中,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陈勇副教授、雷小龙副教授、周伟博士、邓飞博士、程红老师及一批博硕士研究生常年依托专家大院扎根一线,省市县农技部门依托稳定的稻作技术高效推广,新型经营主体根据需求高效经营,实现了技术协同推广落实,打通了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突破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任万军教授表示,团队长期将研发与推广结合,形成了一批水稻丰产优质增效和全程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技术,为“川康优2115”优质稻高产优质绿色生产和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坚实保障,发掘了优质品种超高产的潜力,同时有效应对了2022年极端高温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超高产水平。推动稻作“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经营主体高质生活、稻作农田优质生态”的“三生一体”发展,赋能了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
↑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2115”
原文链接:https://static.cdsb.com/micropub/Articles/202209/949f759a3a5443377900e7a5108e3e3a.html?wxopenid=oBCTzjvAjbUMuFaWFjNC8vUkeo9w